搜索
首页 《重过南寺寻悟公不值》 老僧何去袈裟在,落叶斜阳满室尘。

老僧何去袈裟在,落叶斜阳满室尘。

意思:我怎么去袈裟在,落叶斜阳满屋子灰尘。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重过南寺寻悟公不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是钧天梦觉人,忆来松下是前身。
老僧何去袈裟在,落叶斜阳满室尘。》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首句“我是钧天梦觉人”中,“钧天”典出《列子·周穆王》,意指天籁之音,这里喻指世事如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而“梦觉人”则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悟。 “忆来松下是前身”一句,描绘了诗人回忆起从前在松下度过的时光,或许是他的前世,也或许是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松树常被视为坚韧、长寿的象征,而诗人回忆中的松下时光,可能寓意着他对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老僧何去袈裟在”一句中,“老僧”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而“何去”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僧离去的疑惑和思考。“袈裟在”暗示着老僧的智慧并未离去,而是留在了这片袈裟所覆盖的地方,等待有缘人去发现。 最后,“落叶斜阳满室尘”描绘了诗人在落叶纷飞的斜阳中,看着满室的尘土,仿佛看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落叶和斜阳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而“满室尘”则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智慧的追求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是钧天梦觉人,忆来松下是前身。
老僧何去袈裟在,落叶斜阳满室尘。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袈裟

    读音:jiā shā

    繁体字:袈裟

    短语:

    英语:cassock

    意思: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 落叶

    读音:luò yè

    繁体字:落葉

    短语:子叶 托叶 小叶 绿叶

    英语:shatter

    详细释义:掉落的叶片。北周?庾信?小园赋:『落叶半床,狂花满屋。』红

  • 老僧

    读音:lǎo sēng

    繁体字:老僧

    意思:
     1.年老的和尚。
      ▶唐·韩愈《与孟简尚书书》:“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
      ▶宋·陆游《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复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