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张常侍相访》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意思:忽然听见车马客,来访问蓬蒿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张常侍相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晚寂的西亭景象,通过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首联“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描绘了黄昏时分,西亭寂静无声,莺鸟已经飞散,柳树的阴影浓密繁茂。“寂寞”二字既形容了环境的静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颔联“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景象,水边的门户帘幕低垂,没有被卷起,风穿过床席,自行翻动。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寂静且有些凌乱的室内环境。 颈联“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听到车马声,有客人来访这个隐居之处。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并非完全隔绝于世,不时还有人来访。 尾联“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樽?”揭示了来访者的身份,原来是张常侍。常侍是古代的高官,这里用来形容来访者的地位显赫。诗人因此感到非常高兴,怎能不开瓶畅饮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心情,也展现了他的豪爽性格。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晚寂的西亭、莺散柳阴、低垂的帘幕、自翻的床席等景象,渲染了一种静谧而稍带忧郁的气氛。然后通过车马客的来访,以及诗人对友人身份的揭示和开樽畅饮的豪情,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有韵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
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蓬蒿

    读音:péng hāo

    繁体字:蓬蒿

    英语: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意思: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

  • 车马

    读音:chē mǎ

    繁体字:車馬

    英语:vehicle and horse

    意思:(车马,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

  • 来访

    读音:lái fǎng

    繁体字:來訪

    意思:(来访,来访)

     1.前来拜访、访问。
      ▶唐·韩愈《送僧澄观》诗:“有僧来访唿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2.现亦指前来反映问题、提供意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