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 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

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

意思:平时洗涤帽带心,只鸥鸟都忘记年。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岸江倚帆樯,已专北风权》是一首描绘江岸景象,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它以江岸为背景,通过描绘帆樯、飞霜、绿水、黄芦等自然景象,以及篙人持更柝、相语闻并船等生活场景,展现了江岸的壮美与生活的艰辛。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险艰自得力、细故可弃捐等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岸江倚帆樯,已专北风权”描绘了江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江岸的赞美之情。帆樯是江岸上常见的景象,而北风则是江岸上常见的风向,诗人通过“已专北风权”表达了对江岸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颔联“飞霜挟月下,百笮直如弦”则通过描绘飞霜、百笮等景象,表达了江岸生活的艰辛。飞霜象征着寒冷,月下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而百笮则是指江岸上众多的船只和桥梁,直如弦则表达了江岸的壮美。 颈联“绿水去清夜,黄芦摇白烟”则描绘了江岸夜晚的景象,绿水、清夜、黄芦、白烟等景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尾联“风吹落尘网,岁星奔回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尘网象征着束缚和困扰,风吹则象征着自由和解放,落尘网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束缚的渴望。岁星奔回旋则表达了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江岸景象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险艰自得力、细故可弃捐等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等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岸江倚帆樯,已专北风权。
飞霜挟月下,百笮直如弦。
绿水去清夜,黄芦摇白烟。
篙人持更柝,相语闻并船。
平生濯缨心,鸥鸟共忘年。
风吹落尘网,岁星奔回旋。
险艰自得力,细故可弃捐。
至今梦汹汹,呼禹济广川。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濯缨

    读音:zhuó yīng

    繁体字:濯纓

    意思:(濯缨,濯缨)
    洗濯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忘年

    读音:wàng nián

    繁体字:忘年

    意思:
     1.忘记年月。
      ▶《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成玄英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于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元结《无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