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田郎》 剪烛屡呼金鉴落,倚窗闲品玉参差。

剪烛屡呼金鉴落,倚窗闲品玉参差。

意思:剪烛多次叫金鉴落,倚窗闲品玉参差不齐。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寄田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楚楚田郎亦大奇,少年风味我曾知》,它是一首对一位名叫田郎的少年的赞美诗。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描绘了田郎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田郎的深厚感情。 首句“楚楚田郎亦大奇”,诗人用“楚楚”一词形容少年田郎,表达出他的清新和独特魅力。而“亦大奇”则强调了田郎的非凡之处,他不仅外表出众,而且具有内在的独特品质。 “少年风味我曾知”一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田郎的气质和个性,表达出诗人对田郎的了解和认识。这里的“风味”不仅指田郎的独特气质,也暗示了诗人与田郎之间的亲密关系。 “春城寒食谁相伴”和“夜月犁花有所思”两句,描绘了田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春天的城市里,田郎独自度过寒食节,月夜下犁花丛中,他思绪万千。这两句诗将田郎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剪烛屡呼金鉴落”和“倚窗闲品玉参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田郎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在窗前剪烛夜话,闲暇时品味美玉般的诗句,这些细节展示了田郎的闲适和雅致。 最后,“含情不拟逢人说”和“鹦鹉能歌自作词”两句,表达了田郎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点。他含情脉脉,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但鹦鹉能歌,他也能自己作词。这两句诗将田郎的形象塑造得更加深沉和独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郎的形象和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田郎的赞美和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楚田郎亦大奇,少年风味我曾知。
春城寒食谁相伴,夜月犁花有所思。
剪烛屡呼金鉴落,倚窗闲品玉参差。
含情不拟逢人说,鹦鹉能歌自作词。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金鉴

    读音:jīn jiàn

    繁体字:金鑒

    意思:(参见金鑑,金鉴)

    解释:1.见\"金鉴\"。

    造句:

  • 参差

    读音:cēn cī

    繁体字:參差

    英语:irregular

    意思:(参差,参差)

     1.不齐貌。
      ▶《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张衡《西京

  • 剪烛

    读音:jiǎn zhú

    繁体字:剪燭

    意思:(剪烛,剪烛)
    语出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以“剪烛”为促膝夜谈之典。
      ▶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当时听其语,剪烛忘深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