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残春有感》 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

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

意思:白雪混乱堆飞絮地,红要半在花落枝。

出自作者[宋]李至的《残春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表达惜春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垂柳、黄鹂、白雪、飞絮、落花、园林、野水、牡丹等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易逝,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惋惜。 首联“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描绘了春天的柳树阴郁,黄鹂鸟在枝头婉转啼鸣的景象。垂柳的阴阴之色,黄鹂的婉转啼鸣,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肠断残春欲去时”一句,暗示着春天的短暂,给人一种春光易逝,流年不驻的伤感。 颔联“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白雪象征着飞絮,落花象征着即将逝去的春天,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而“红须”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桃花或者杏花,它们在落花枝头半开,也暗示着春天的逝去。 颈联“园林向晚深藏郭,野水新晴暗入池”描绘了傍晚时分,园林深处藏着暮色,野水在雨后新晴中悄悄流入池塘的景象。这一联以静景描写为主,突显了夜晚来临,春天即将结束的静谧和凄凉。 尾联“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怜惜之情。牡丹是春天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诗人深爱的花卉。然而,风雨交加,牡丹花逐渐凋零,离枝而落,这无疑让诗人感到痛惜。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易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惋惜。诗人通过对垂柳、黄鹂、白雪、飞絮、落花、园林、野水、牡丹等景物的描绘,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暮图。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阴垂柳转黄鹂,肠断残春欲去时。
白雪乱堆飞絮地,红须半在落花枝。
园林向晚深藏郭,野水新晴暗入池。
最是牡丹堪痛惜,风吹雨打渐离枝。

关键词解释

  • 飞絮

    读音:fēi xù

    繁体字:飛絮

    意思:(飞絮,飞絮)
    飘飞的柳絮。
      ▶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花枝

    读音:huā zhī

    繁体字:花枝

    英语:flowering branch

    意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谢谠

  • 白雪

    读音:bái xuě

    繁体字:白雪

    英语:Bai Xue, a Chinese singer

    意思:
     1.洁白的雪。
      ▶《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战国·楚·宋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