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段伯平乞题戎服小像》 复生髀肉休回道,卧听秦淮打桨声。

复生髀肉休回道,卧听秦淮打桨声。

意思:再生大腿肉休回道,躺在床上听秦淮河打桨声。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段伯平乞题戎服小像》

全文赏析

《喋血边城虏骑横,只余将帅坐论兵。》这首诗以边城血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首句“喋血边城虏骑横”,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血腥和战争的激烈,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同情。“只余将帅坐论兵”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只有将帅们还在坐而论兵,准备下一次的战斗,而士兵们却可能在前线流血牺牲。 “复生髀肉休回道”一句,借用刘备在失去荆州后,因久居军中,髀里肉生,不久又复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卧听秦淮打桨声”一句,则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和平宁静的美好。秦淮河的桨声,象征着和平宁静的生活,让人感到安慰和希望。 整首诗以边城血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生活宁静美好的向往。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喋血边城虏骑横,只余将帅坐论兵。
复生髀肉休回道,卧听秦淮打桨声。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秦淮

    读音:qín huái

    繁体字:秦淮

    意思: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复生

    读音:fù shēng

    繁体字:復生

    短语:死而复生

    英语:quickening

    意思:(复生,复生)

     1.复活;再生。
      ▶《孙子•火攻》:“亡国

  • 髀肉

    读音:bì ròu

    繁体字:髀肉

    意思: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复生”的简缩。
      ▶唐·白居易《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鞍马怜髀肉,簪缨视鬓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