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次申》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意思:一切遗憾都将因背疽发作,九幽更担心债务缠身。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哭次申》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晚步》,它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感慨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曾经锦衣玉貌,如今却尘埃满身,历经坎坷的过江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联“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描绘了过江人的形象,曾经锦衣玉貌,如今却尘埃满身,历经坎坷。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颔联“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将人生中的苦难比作疽发背的痛苦,形象生动。而“九幽更恐债缠身”则表达了人生中的债务和负担之沉重,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和不易。 颈联“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坚持,将自我比喻为羽毛,象征着自我价值的珍贵。而圭角难砻则表达了自我坚持的艰难,象征着自我成长的困难和不易。 尾联“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和孤独感,诗人独自在溪桥上等待明月,独自品味着人生的萧卷和酸辛。这一联通过描绘孤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过江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坚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缠身

    读音:chán shēn

    繁体字:纏身

    英语:be burdened with; held up by

    意思:(缠身,缠身)
    纠缠住身子。形容不能解脱。
      ▶《诗刊》1981年第1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