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点绛唇·梦里梁园》 夜寒如水。

夜寒如水。

意思:夜寒如水。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点绛唇·梦里梁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满城桃李。车马红尘起。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更残未。夜寒如水。茅屋清霜底。》是一首描绘离别与思乡之情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尽感慨。 首句“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描绘了梁园的繁华景象,暖风轻轻吹拂,迟日温暖照耀,罗绮飘香,一片富饶繁荣。这里借梁园喻诗人的故乡,表达了故乡的美好与富饶。 “满城桃李。车马红尘起”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景象,桃李满城,车水马龙,红尘滚滚,生动展现了故乡的繁华与热闹。然而,这也为后面的“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的离别之情做了铺垫。 “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以“客”自指,表达了离别故乡三年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身处异地,虽有云千里,却无法触及故乡,心中的思念如云涌动。 “更残未。夜寒如水。茅屋清霜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夜深人静,寒意如水,诗人独自在茅屋中,清冷而孤寂。这里的“茅屋清霜底”既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加深了思乡之情的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故乡的美好、离别的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外化出来,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相关句子

  • 中心本如水。-- 出自《独酌谣四首 其二》作者:[南北朝]陈叔宝
  • 霁空如水。-- 出自《惜黄花慢·霁空如水》作者:[宋]杨无咎
  • 夜凉如水。-- 出自《点绛唇·密炬高烧》作者:[宋]曹组
  • 月如水。-- 出自《祝英台近·宝熏浓》作者:[宋]张潞
  • 秋光如水。-- 出自《清平乐·秋光如水》作者:[宋]韩璜
  • 天如水。-- 出自《点绛唇·高柳蝉嘶》作者:[宋]汪藻
  • 泽国秋光如水。-- 出自《清平乐 咏木樨花》作者:[元]白朴
  • 情如水。-- 出自《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作者:[宋]吴文英
  • 正月华如水。-- 出自《佳人醉·暮景尔萧尔霁》作者:[宋]柳永
  • 夜寒犹峭。-- 出自《点绛唇·沈醉归来》作者:[宋]曹组
  • 夜寒浓。-- 出自《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作者:[宋]晏殊
  • 夜寒重。-- 出自《探芳信·夜寒重》作者:[宋]吴文英
  • 夜寒浓。-- 出自《诉衷情·渚莲霜晓坠残红》作者:[宋]晏几道
  • 夜寒浓。-- 出自《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作者:[宋]张先
  • 夜寒浓。--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晁补之
诗句原文
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
满城桃李。
车马红尘起。
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
更残未。
夜寒如水。
茅屋清霜底。
作者介绍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