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道傍舍,遽绝眼中埃。
意思:那知道房子,就绝眼中埃。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题白龙洞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它以竹、石、清流、古梅等自然元素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首句“瘦竹依奇石,流清照古梅”,竹子依偎着形态奇特的石头,清澈的流水映照着古老的梅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居所环境,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感觉。竹子、奇石、清流和古梅,这些都是自然的美景,它们共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那知道傍舍,遽绝眼中埃”两句,诗人通过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环境的向往和喜爱,认为这样的环境可以消除心中的尘埃。这里的“眼中埃”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而“那知道傍舍”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肯惮巾冲雨,深防屐破苔”两句,诗人描绘了攀登竹山、欣赏美景的情景。他不怕因为下雨而弄脏头巾,也愿意穿着鞋子在苔藓上走。这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的坚韧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病来无脚力,一为上崔嵬”两句,诗人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表达了对攀登高峰、欣赏美景的渴望。尽管身体不适,但只要有机会,他仍然愿意去攀登高峰,这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坚韧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 密意眼中来。-- 出自《洛阳道 二》作者:[南北朝]徐陵
- 缅怀眼中人。-- 出自《次寄绿莎翁韵》作者:[宋]吴则礼
- 眼中前事分明。-- 出自《清平乐·蕙心堪怨》作者:[宋]晏几道
-
眼中前事分明。-- 出自《清平乐·蕙心堪怨》作者:[宋]晏几道
- 不见眼中人。-- 出自《寄远其五》作者:[唐]李白
- 不见眼中人。-- 出自《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眼中不见贾-- 出自《赠四明袁生廷玉(儒而善相)》作者:[明]张羽
- 音容在眼中。-- 出自《菩萨蛮 为王太利夫寿》作者:[元]刘因
- 似春知道。-- 出自《点绛唇·回雁风微》作者:[宋]晁补之
- 须知道。-- 出自《点绛唇·南国名花》作者:[宋]王十朋
- 知道愁辛。-- 出自《减字木兰花·巫山古县》作者:[宋]黄庭坚
- 与君知道。-- 出自《万年春·梦到华胥》作者:[元]姬翼
- 唯有个人知道。-- 出自《桃园忆故人 重阳全真集卷之三》作者:[元]王哲
- 知道。-- 出自《定风波 次韵答人见寄》作者:[元]刘敏中
- 还知道。-- 出自《点绛唇 冯巨川南齐牡丹》作者:[元]李俊明
- 方知道。-- 出自《玉女摇仙佩》作者:[宋]晁端礼
- 怎知道。--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王沂孙
- 还知道。-- 出自《点绛唇·瑞气盈门》作者:[宋]吕胜己
- 那知此际。-- 出自《薄媚 西子词》作者:[宋]董颖
- 那知时势。-- 出自《蓦山溪·晓来雨霁》作者:[宋]赵长卿
-
那知许。-- 出自《瑞龙吟·老人语》作者:[宋]刘辰翁
- 那知清梦中。-- 出自《次韵陈季陵记梦》作者:[宋]陈棣
- 那知神伤者。-- 出自《梦见美人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那知膏粱肥。-- 出自《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作者:[宋]王之道
- 那知是宦游。-- 出自《菩萨蛮 舟中夜宿》作者:[元]李齐贤
-
嗟倦客,道傍李。-- 出自《满江红·社雨初晴》作者:[宋]袁去华
- 道傍可许愁人知。-- 出自《劲草行》作者:[元]王冕
- 道傍襁负去何之?-- 出自《洊饥之余复苦久雨感叹有作》作者:[宋]陆游
-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出自《古意》作者:[唐]常建
- 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出自《殢人娇》作者:[宋]杨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