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筼筜谷》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

意思:池通一谷波流动,竹与两岸烟雾蒙蒙。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筼筜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首先,诗人描述了池水波光粼粼,谷水流动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到。竹林两岸烟雾蒙蒙,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这样的景色让人联想到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接着,诗人继续描述了他在幽静的山谷中前行,周围的景色变得越来越开阔,越来越远离城市的喧嚣。这种变化让人感到仿佛已经离开了尘世,进入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 最后,诗人用“宛尔不似在尘中”来形容这个地方,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美。这个地方的美景和宁静让人感到仿佛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烦恼和压力,进入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
寻幽直去景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溶溶

    读音:róng róng

    繁体字:溶溶

    英语:broad

    意思:
     1.水流盛大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王逸注:“溶溶,

  • 蒙蒙

    读音:méng méng

    繁体字:蒙蒙

    短语:小雨 细雨 烟雨

    英语:drizzly

    意思:(参见懞懞,濛濛,矇矇)

     1.模煳不清貌。
      ▶《楚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