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柳子玉》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意思:请看近时人,相教遵循规矩。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送柳子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文人风范的赞扬和对当今世风的批评。诗中表达了对柳侯(柳宗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当今世风进行了批评。 首先,诗中提到了柳侯的“白首郎”身份,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格的怀念。柳侯的风格“终近古”,与当今世风的变化无常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中又提到了“旧游日零落”,即当今文坛的凋零,而新的一代又难以与柳侯等老一辈文人相匹。这表达了对当今文坛的不满和担忧。 然后,诗中又批评了当今世风的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的特点。这表明当今社会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人们追求的是一时的好恶,而不是真正的道德和规范。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当今文人的行为规范,他们遵循的是孔孟之道和舜禹之治,但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避免批评和指责,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追求。这表达了对当今文人虚伪和不真诚的批评。 最后,诗中以嵇康和阮籍为例,表达了对心迹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批评了当今社会对酒色之恶的容忍和宽容。这些高尚之人在当今社会中却面临种种困难和危险,这让人感到痛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柳侯等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当今世风进行了批评。诗中呼吁人们应该坚守道德规范,追求真正的道德和精神上的高尚,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好恶和虚伪的行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柳侯白首郎,风格终近古。
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行身剧孔孟,称道皆舜禹。
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肺腑。
坐令不羁士,举足遭网罟。
缅怀我生初,遗俗尚目睹。
中庸虽已亡,比近则犹愈。
老成慎趋好,后生守淳鲁。
岂效相谩欺,炫牛沽马脯。
过恶酒色间,可罪非可恶。
譬如嵇与阮,心迹岂深蠹。
京师逢柳侯,往事能历数。
叹息子美贤,相与实旧故。
至今存篇章,醉墨龙蛇舞。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近时

    读音:jìn shí

    繁体字:近時

    意思:(近时,近时)

     1.最近一段时期;近期。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近时戚将军筑蓟镇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就。”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

  • 试看

    读音:shì kàn

    繁体字:試看

    英语:try

    意思:(试看,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韩愈《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康进之《李逵

  • 规矩

    读音:guī ju

    繁体字:規矩

    短语:常规 老 老规矩 常例 惯例

    英语:rule

    意思:(规矩,规矩)

     1.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 人相

    读音:rén xiāng

    繁体字:人相

    意思:
     1.人的相貌、形貌。
      ▶唐·皮日休《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像一只落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