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芙蓉桥》 蓬莱日日游人间,谁道仙风解引舟。

蓬莱日日游人间,谁道仙风解引舟。

意思:蓬莱天天游人间,谁道仙风船解引用。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芙蓉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飘逸风格的诗。诗人以雁翅横连杜若洲起兴,形象地描绘出广阔的江景和壮阔的气势。碧阑干的影子倒映在江流中,进一步勾勒出诗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后两句则运用了蓬莱仙岛的典故,将这个现实的世界与仙人的世界相连,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蓬莱在古代传说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有“蓬莱仙岛”的美誉。诗人通过“蓬莱日日游人间”的表达,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和更大的空间感,仿佛仙境与人间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意境开阔,颇具神韵。 结尾的“谁道仙风解引舟”则以一种疑问的语气,引人深思。它既展现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又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也暗示着无论是仙境还是人间,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象、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仙境的热爱与向往,颇具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雁翅横连杜若洲,碧阑干影在中流。
蓬莱日日游人间,谁道仙风解引舟。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蓬莱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蓬萊

    英语:Peng Lai

    意思:(蓬莱,蓬莱)

     1.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

  • 仙风

    读音:xiān fēng

    繁体字:仙風

    意思:(仙风,仙风)
    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明·伍余福《苹野纂闻•尹髼头》:“见者以其童颜鹤髮,有仙风,争延致之。”参见“仙风道骨”。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 日日

    读音:rì rì

    繁体字:日日

    意思: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花边文学•偶感》:“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