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遣愁》 鲠喉欲吐终未能,扪舌徒存何为者。

鲠喉欲吐终未能,扪舌徒存何为者。

意思:鲠喉欲吐始终不能,舌头只存什么的……。

出自作者[当代]钱钟书的《遣愁》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苦闷。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归计万千都作罢,只有归心不羁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归乡之念,这种情感像一匹不羁的马,难以控制。颔联“青天大道出偏难,日夜长江思不舍。”则表现了诗人面临的困境,想回去却困难重重,而思念之情如长江之水,日夜不息。 颈联和颔联通过古今对比,强调了自己的愁苦之深,甚至到了无法言语,无法书写的地步。诗人用“乾愁顽愁古所闻,今我此愁愁而哑。”来形容自己的愁苦,表明这种情感之深,连古代的愁苦都无法比拟。 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诗人在尾联中通过自比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中的无助和苦闷,即使写成了诗,也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世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归计万千都作罢,只有归心不羁马。
青天大道出偏难,日夜长江思不舍。
乾愁顽愁古所闻,今我此愁愁而哑。
口不能言书不尽,万斛胸中时上下。
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
鲠喉欲吐终未能,扪舌徒存何为者。
一叹窃比渊明琴,弦上无声知趣寡。
不平物犹得其鸣,独我忧心诗莫写。
诗成喋喋尽多言,譬痒隔靴搔亦假。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关键词解释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