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史馆庭梅见其毫末历载三十今已半枯…伏惟垂》 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

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

意思:东观婆娑树,曾经可怜甲分裂时。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史馆庭梅见其毫末历载三十今已半枯…伏惟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婆娑树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首两句“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描绘了婆娑树在春天的生机勃勃,它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开始新的生命旅程。这里的“甲坼”指的是植物的发芽和生长,给人以新的希望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繁英共攀折,芳岁几推移。”进一步描绘了树的生长过程,人们在它的繁茂的花朵中欢笑,享受着春天的美好。然而,时间的流逝使得芳岁的推移,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欣赏这些美丽的花朵。 第四、五、六句“往事皆陈迹,清香亦暗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过去的经历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清香和逐渐消逝的记忆。这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最后两句“相看宜自喜,双鬓合垂丝。”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喜悦和自我安慰。尽管生命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可以欣赏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珍惜自己的成长和经历。同时,我们也应该接受岁月的痕迹,让自己的双鬓像婆娑树一样,展现出一种坚韧和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婆娑树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接受岁月的痕迹,同时也应该欣赏自己的成长和经历。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
繁英共攀折,芳岁几推移。
往事皆陈迹,清香亦暗衰。
相看宜自喜,双鬓合垂丝。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婆娑

    读音:pó suō

    繁体字:婆娑

    英语:dancing

    意思:亦作“媻娑”。
     
     1.舞貌。
      ▶《诗•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毛传:“婆娑,

  • 东观

    读音:dōng guān

    繁体字:東觀

    英语:Dongguan

    意思:(东观,东观)

     1.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
      ▶明帝诏班固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