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吊栖白上人》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意思:从这个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吊栖白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是一首深含哀愁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送别友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寂灭的思索。 首联“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诗人通过描绘古今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永恒的时光和不断流逝的岁月的感慨。诗中的“送”字,不仅指实际的送行,也暗含着对人生离别的思考。而“几时无逝波”则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生命易逝的深深哀愁。 颔联“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这里诗人对人生的两种可能结局进行了思考:一是留下不朽的诗篇,一是寂灭。前句表达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名垂不朽的愿望,后句则是对未知命运的深深疑惑和担忧。 颈联“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这两句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种是留下真我,被人们铭记在心;一种是繁华落尽,只留下空房中堆积的贝壳。这里诗人对人生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尾联“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诗人最后表示,对于人生的种种选择和可能的结果,他感到深深的惆怅和无力,因此他决定不再轻易涉足其中,选择远离喧嚣,独自在高塔寺中沉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别、时光流逝、寂灭和选择的深深哀愁和思索。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可能性,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经过

    读音:jīng guò

    繁体字:經過

    短语:长河

    英语:process

    意思:(经过,经过)

     1.行程所过;通过。
      ▶《淮南子•时则训》“日月之所

  • 从兹

    读音:cóng zī

    繁体字:從茲

    意思:(从兹,从兹)
    犹从此。
      ▶唐·杜甫《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盘古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