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食》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意思:刚才来的路已经荒芜,现在迷问樵夫牧人。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寒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是一首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通过对坟冢、青山、原谷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历史的深深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痕迹的场景。青山被坟冢占据,高低起伏,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也让人思考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永恒。 接着,“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道路已经荒芜,而现在却连樵夫牧童也已无法辨认的感慨。这种变化让人思考时间的无情和人类历史的变迁。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描绘了一个更加凄凉、悲怆的场景。诗人涉水来到云林,隔着岗峦,听到了近处的哭声。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必然性,同时也让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用酒浇在白杨树下的坟墓上,悲风呼啸,雨后梨园残败不堪,鸠鸟在茅屋中发出叫声。这些细节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凄凉,也让人思考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社会的复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坟冢、青山、原谷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历史的深深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来路

    读音:lái lù

    繁体字:來路

    英语:antecedents

    意思:(来路,来路)

     1.向这里来的道路。
      ▶唐·许浑《沧浪峡》诗:“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 向来

    读音:xiàng lái

    繁体字:曏來

    短语:固 有史以来 素 根本 从 平生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ways

    意思:(向来,向来)

     1.刚才

  • 樵牧

    读音:qiáo mù

    繁体字:樵牧

    意思:
     1.打柴放牧。
      ▶《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叶适《改东门出》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刘大櫆《阮君墓志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