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元自不禁秋。
意思:玉人元自不禁止秋季。
出自作者[宋]王安中的《虞美人·千山青比妆眉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离愁。
首先,诗的开头“千山青比妆眉浅。却奈眉峰远。”描绘了秋天的山色,青翠的山峦与女子浅淡的眉色相映成趣,突出了秋天的清冷和女子的愁绪。这里的“眉峰远”不仅指距离的远,也象征着相思之情的深。
“玉人元自不禁秋。更算恼伊深处、月当楼。”这里诗人用玉人来比喻自己的恋人,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不禁秋”三字,将恋人无法抵挡秋天的来临,无法抵挡离愁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月当楼”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孤独,加深了离愁之感。
“分携不见凭阑际。只料无红泪。万千应在锦回纹。”诗人描述了与恋人分别后,在栏杆边翘首期盼的情景。“无红泪”三字,表达了离别后的伤心和失落,眼泪已经流干,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期待。而“锦回纹”则是以锦缎上的回纹来比喻情书的来往,表达了对情书的期盼和无尽的思念。
最后,“嘱付断鸿西去、问行云。”诗人以断鸿和行云为喻,表达了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询问。这里既有对情人的关心和询问,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和情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离愁之情。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情感和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相关句子
-
玉人飞阁上。-- 出自《菩萨蛮·炉烟微度流苏帐》作者:[宋]贺铸
- 玉人去。--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杨无咎
- 相伴玉人春梦。-- 出自《西江月·零落不因春雨》作者:[宋]曹希蕴
- 不见玉人清晓。-- 出自《如梦令·不见玉人清晓》作者:[宋]李祁
- 玉人何在。-- 出自《点绛唇 墨本水仙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作者:[元]滕宾
- 玉人凉。-- 出自《长相思·玉尊凉》作者:[宋]刘光祖
-
玉人何处。-- 出自《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作者:[宋]魏夫人
- 车中见玉人。-- 出自《上元夜效小庾体》作者:[唐]陈子昂
- 玉人还伫立。-- 出自《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作者:[宋]辛弃疾
- 玉人来止。--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人来止》作者:[宋]沈瀛
- 不禁寒悄。-- 出自《一落索·缕缕鹅黄拂晓》作者:[元]邵亨贞
- 寂寂不禁风雨。-- 出自《谒金门·深院宇》作者:[宋]史愚
- 不禁愁。-- 出自《乌夜啼·淡烟疏雨新秋》作者:[元]王庭筠
- 不禁烟雾寒。-- 出自《菩萨蛮·春山愁对修眉绿》作者:[宋]杨冠卿
- 花不禁寒。-- 出自《一剪梅 春别 花草粹编七》作者:[元]虞集
- 人不禁寒。-- 出自《一剪梅 春别 花草粹编七》作者:[元]虞集
- 不禁风力强。-- 出自《唐多令·秋叶总堪伤》作者:[现代]顾随
- 怀思自不禁。-- 出自《沽亭道中 其一》作者:[元]王冕
- 不禁冬夜长。-- 出自《菩萨蛮·玉龙细点三更月》作者:[宋]张孝祥
- 不禁春瘦。-- 出自《上阳春/蓦山溪》作者:[宋]蔡伸
- 得人身,元自错。-- 出自《梧桐树·得人身》作者:[元]牧常晁
- 元自山西出将。-- 出自《水龙吟 筹堂寿日》作者:[元]李俊明
- 元自广寒移到。-- 出自《西江月·仙掌初零玉露》作者:[宋]曹冠
- 元自诗书里面来。-- 出自《南乡子·儿有掌中杯》作者:[宋]虞刚简
- 楚国细腰元自瘦。-- 出自《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作者:[宋]晏殊
- 笑人间、元自无愁。-- 出自《唐多令·回棹百花洲》作者:[宋]黎廷瑞
- 貂蝉元自兜鍪。-- 出自《望海潮 乙卯岁端午,赋北郊骑鞠,呈节使史》作者:[元]王恽
- 秋,秋。-- 出自《一字至七字观周曾秋塘图有作》作者:[宋]龚开
- 秋山色老,秋树叶零。-- 出自《偈颂八十五首》作者:[宋]释妙伦
- 秋气清如此,秋花香奈何。-- 出自《中秋寄陈碧栖》作者:[宋]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