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赋》 村饮妇常留烛待,山行童亦挟书随。

村饮妇常留烛待,山行童亦挟书随。

意思:村里喝妇常留灯等,山行童也带书随。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偶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态度和情感。 首句“身已深藏畏俗知,客来邻曲善为辞”,表达了诗人自我隐藏、避免世俗干扰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邻里友人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 “偶弹冠起成何事,径拂衣归自一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漠和对自我精神的追求,他虽然偶尔出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自我,追求独特的精神世界。 “村饮妇常留烛待,山行童亦挟书随”,这句描绘了诗人乡村生活的场景,邻里之间的友善和互助,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最后,“明时性学尤通显,却悔从初业小诗”,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看法,他认为在当今社会,性学研究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但他也后悔当初只专注于小诗的创作,没有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当今社会的反思,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已深藏畏俗知,客来邻曲善为辞。
偶弹冠起成何事,径拂衣归自一奇。
村饮妇常留烛待,山行童亦挟书随。
明时性学尤通显,却悔从初业小诗。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山行

    读音:shān xíng

    繁体字:山行

    意思:在山中行走。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
      ▶元·刘迎《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萦纡车轣辘。”

    <

  • 行童

    读音:xíng tóng

    繁体字:行童

    意思: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
      ▶唐·李商隐《杂纂》卷上:“姦污僧尼骂行童。”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松围老人谓余言,东坡倅钱塘时,聪方为行童试经。”
      ▶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