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曹公亭》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意思:一个亭留下一些悲伤时泪,国家的命运就像丝系鬼雄。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寄题曹公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曹名在嘉靖年间抵御倭寇侵略时英勇牺牲的赞扬。通过对他的生平事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英勇战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四百年间,世事变幻,英雄已逝,像曹名这样身手不凡、勇猛果敢的战士,又有几人能与他相比?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曹名英勇事迹的赞扬,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二句“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是对曹名牺牲的描绘。亭子留泪,象征着人们对他的哀悼和怀念。国家的命运就像一根细线,系在英魂之上,表达了曹名牺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曹名英勇精神的缅怀,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曹名的描绘和赞扬,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国命

    读音:guó mìng

    繁体字:國命

    意思:(国命,国命)

     1.国家的政权。
      ▶《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后汉书•党锢传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

  • 鬼雄

    读音:guǐ xióng

    繁体字:鬼雄

    英语:A hero among ghosts. Used to praise someone who died heroically.

    意思:鬼中之雄杰。用以誉为国

  • 哀时

    读音:āi shí

    繁体字:哀時

    意思:(哀时,哀时)
    谓伤悼时势。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高燮《己酉九日》诗:“看菊故应唿酒饮,哀时甯得借诗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