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 闺情》 折得花枝,宝瓶

折得花枝,宝瓶

意思:折得花枝,宝瓶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踏莎行 闺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两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夏天的景象。 第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冷落和愁绪,通过闺中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春光逝去的无奈和愁苦。诗中使用了芳草、双姑等意象,表达了女子的愁绪和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轻易放弃。 第二首诗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和欢乐,通过夏日宴饮的场景,表达了对夏日生活的喜爱和享受。诗中使用了荷花、冰壶玉斝等意象,表达了夏日清凉舒适的感觉和欢快的氛围。同时,诗中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不要轻易放弃。 总体来说,这两首诗通过描绘不同的季节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两首诗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且将杯酒送愁魂”和“明朝再去寻佳处”的表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观态度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可怪春光,今年偏早,闺中冷落如何好。
因他一去不归来,愁时只是吟芳草。
奈尔双姑,随行随到,其间况味予知道。
寻花趁蝶好光阴,何须步步回头笑。
--(春)日色初骄,何妨逃暑,绿阴庭院荷香渚。
冰壶玉斝足追欢,还应少个文章侣。
已是无聊,不如归去,赏心乐事常难济。
且将杯酒送愁魂,明朝再去寻佳处。
--(夏)八月中秋,凉飙微逗,芙蓉却是花时侯。
谁家姊妹斗新妆,园林散步频携手。
折得花枝,宝瓶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宝瓶

    佛教语。尊称盛佛具法具之瓶器。有花瓶、水瓶等数种。《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长者遣婢持满瓶金摩尼珠盖,助王家供养众僧。告言可信,汝持此物,贡上王家。婢闻是语,欢喜踊跃,持宝瓶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宝瓶宵注,则雨露随轩;玉柄朝撝,则风霜满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当下乐止
  • 花枝

    读音:huā zhī

    繁体字:花枝

    英语:flowering branch

    意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谢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