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林户求明道堂诗二首》 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意思:秉彝同是能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出自作者[宋]陈淳的《林户求明道堂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是一首对“道”的赞美诗。它强调了“道”的普遍存在,并指出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反思,去发现和领悟这个“道”。 首两句“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普遍性的认识。这里,“秉彝”可以理解为秉持天性,即人的本性。“得天生”则表达了人天生就具有“道”的意思。而“道在其中”则表明“道”是内在于人的,无需外求,只需去发现和领悟。 接下来的两句“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是对人们如何去发现和领悟“道”的进一步阐述。这里,“气”和“欲”是人们容易遮蔽和产生困扰的因素。作者指出,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反思,去克服这些障碍,从而更好地领悟“道”。 接下来的两句“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强调了自我修养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这里,“磨砻”和“克治”都是指自我修养的过程,“十分粹”和“一味清”则表达了这种过程的艰难和需要的高度。 最后两句“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是对领悟“道”后的状态的描述。这里,“洞然”、“真元”、“辉露”、“日光星”都是象征着光明、真实和纯净的意象,表达了领悟“道”后,人们会达到一种光明、真实和纯净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们如何去发现和领悟“道”的指导。它鼓励人们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反思,去克服障碍,达到一种光明、真实和纯净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秉彝同是得天生,道在其中本自明。
气为禀来微有蔽,欲因感处复多萌。
磨砻须到十分粹,克治全教一味清。
从此洞然无别体,真元辉露日光星。

关键词解释

  • 自明

    读音:zì míng

    繁体字:自明

    意思:
     1.自我表白。
      ▶《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着以自明。”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

  • 天生

    读音:tiān shēng

    繁体字:天生

    短语:生就 天然 自发 自然 原 原始 天 生 任其自然 天赋 原状

    英语:(adj) innate; natural

    意思

  • 其中

    读音:qí zhōng

    繁体字:其中

    短语:其间 中间 中 内部 内 里头 间 里 里面

    英语:among

    意思:这里面;那里面。
      ▶《论语•为政》:

  • 秉彝

    读音:bǐng yí

    繁体字:秉彝

    意思:持执常道。
      ▶《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传:“彝,常。”
      ▶朱熹集传:“秉,执。”
      ▶《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 得天

    读音:dé tiān

    繁体字:得天

    意思: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
      ▶《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
      ▶《逸周书•周月》:“

  • 生道

    读音:shēng dào

    繁体字:生道

    意思:
     1.使民生存之道。
      ▶《孟子•尽心上》:“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晋·郄诜《贤良策对》:“以生道杀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