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和仲归吴门》 三载都门客,秋风忆故山。

三载都门客,秋风忆故山。

意思:三年都门客人,秋风想起故乡。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送王和仲归吴门》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载都门客,秋风忆故山》是一首对故土和往事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离别的忧虑和哀伤的诗。 首句“三载都门客”直接点明诗人已在都门客居三载,都门是京城的大门,这里暗含着诗人对京城的繁华和热闹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秋风又起,不禁让诗人想起故乡的山水。 “秋风忆故山”一句,诗人通过秋风的形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故人的怀念。 “楚云装共薄,燕草鬓同斑”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楚云和燕草的颜色和形态,表达了对故人和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同斑”一词,也暗示着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歌逐无鱼断,身随一雁还”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苦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追逐鱼雁而不得,只能任由自己像一片孤叶般飘荡。而“身随一雁还”也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祇应留滞者,别泪易潺湲”两句,诗人对未来可能离别的忧虑和哀伤溢于言表。诗人只能接受留滞的事实,而离别的泪水却难以控制。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秋风的描绘,对故土的怀念,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对未来可能离别的忧虑和哀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哀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载都门客,秋风忆故山。
楚云装共薄,燕草鬓同斑。
歌逐无鱼断,身随一雁还。
祇应留滞者,别泪易潺湲。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门客

    解释

    门客 ménkè

    [a hanger-on of an aristocrat] 官僚贵族家中豢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引用解释

    1.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晋书·石勒载记下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都门

    读音:dōu mén

    繁体字:都門

    意思:(都门,都门)

     1.京都城门。
      ▶《汉书•王莽传下》:“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
      ▶颜师古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 故山

    读音:gù shān

    繁体字:故山

    意思:旧山。喻家乡。
      ▶汉·应玚《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秦观《吕与叔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