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人之墓》 慷慨吴儿偏嗜义,便提烹、谈笑何曾怕。

慷慨吴儿偏嗜义,便提烹、谈笑何曾怕。

意思:慷慨吴儿偏嗜行为,便提烹、谈笑何曾怕。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五人之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块古老的碑石,记载着历史上一些忠义之士的事迹。词人通过这些事迹,表现了对忠义之士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对荒淫无道的统治者进行了批判和鞭挞。 整首词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富有韵律感。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古老的石碑、忠义之士的事迹、统治者的荒淫无道等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词人也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词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碣穿云罅。
记当日、黄门诏狱,群贤就鮓。
激起金阊十万户,白棓霜戈激射。
风雨骤、冷光高下。
慷慨吴儿偏嗜义,便提烹、谈笑何曾怕。
抉吾目,胥门挂。
铜仙有泪如铅泻。
怅千秋、唐陵汉隧,荒寒难画。
此处丰碑长屹立,苔绣坟前羊马。
敢轻易、霆轰电打?
多少道旁卿与相,对屠沽、不愧谁人者?
野香发,暗狼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谈笑

    解释

    谈笑 tánxiào

    [talk and laugh]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mid

  • 慷慨

    读音:kāng kǎi

    繁体字:慷慨

    短语:慷 慨然 侠义

    英语:generous

    意思:
     1.情绪激昂。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

  • 吴儿

    读音:wú ér

    繁体字:吳兒

    意思:(吴儿,吴儿)

     1.吴地少年。
      ▶《晋书•隐逸传•夏统》:“充(贾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梅尧臣《陪泛西湖》诗:“船学吴儿刺,吟

  • 偏嗜

    读音:piān shì

    繁体字:偏嗜

    意思:嗜好;特殊的爱好。
      ▶郑振铎《西谛书话•失书记》:“二十多年来,因为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偏嗜,收购了不少古书。”

    解释:1.嗜好;特殊的爱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