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訾家洲二首》 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

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

意思:遍生新草荆棘,很难认出旧池亭,毁坏记欺骗无主,在祠怕有灵。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訾家洲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语调,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如今却已荒芜的古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叹,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首联“来访唐时事,荒洲暮霭青。”诗人以一种悠远的视角,描绘了来访古迹的场景。唐时事,暗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迹,而荒洲暮霭青,则以暮色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而又神秘的感觉。 颔联“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古迹周围的景象,遍生新草棘,暗示古迹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景象。而难认旧池亭,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记忆的模糊和遗忘。 颈联“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诗人对古迹的未来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毁记欺无主,暗示古迹的记忆已经被遗忘,无人问津。存祠怕有灵,则表达了对古迹中可能存在的灵气的敬畏和担忧。 尾联“今人轻古迹,此地少曾经。”诗人对今人对古迹的态度表示了深深的遗憾。轻古迹,表达了今人对历史的轻视和忽视。此地少曾经,则暗示了古迹被遗忘和忽视的程度之深。 最后,“裴柳英灵渺莽中,鹤归应不记辽东。”裴柳英灵渺莽中,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人英灵的敬仰和对他们智慧的赞美。而鹤归应不记辽东,则暗示了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和对古人的冷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芜的古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今人对历史轻视和忽视的遗憾和担忧。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感慨,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无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访唐时事,荒洲暮霭青。
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
今人轻古迹,此地少曾经。
裴柳英灵渺莽中,鹤归应不记辽东。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池亭

    读音:chí tíng

    繁体字:池亭

    意思: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臺。
      ▶唐·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
      ▶《新唐书•张说传》:“池亭奇巧,荡诱上心。”
      ▶明

  • 认旧

    读音:rèn jiù

    繁体字:認舊

    意思:(认旧,认旧)
    仍旧。认,用同“仍”。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儿﹞认旧念取五字真言,却不甚灵了。”

    解释:1.仍旧。认﹐用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