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挑灯杖》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意思:终于知道自己不润,什么地方用膏脂。

出自作者[唐]骆宾王的《挑灯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首句“禀质非贪热”,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的冷静思考。这里的“禀质”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本性,而“热”则可以理解为追求的目标或理想。这句诗表达了人对于自己的本质不应该贪图过分的追求,而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 第二句“焦心岂惮熬”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追求的艰辛和困难的认识。这句诗中的“焦心”可以理解为焦虑、苦心、费心,表达了人在追求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而“熬”则可以理解为忍受、坚持,表达了人在面对困难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毅力。这句诗表达了人在追求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 第三句“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深化。这句诗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认识,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使自己的本质得到滋润和润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里的“自润”可以理解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而“何处用脂膏”则表达了对于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贡献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认识,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认识,鼓励人们不断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作者介绍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关键词解释

  • 自润

    读音:zì rùn

    繁体字:自潤

    意思:(自润,自润)
    自己得到好处。
      ▶《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唐·骆宾

  • 脂膏

    读音:zhī gāo

    繁体字:脂膏

    短语:膘 膏 油

    英语:fat

    意思:1.油脂。 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3.比喻富裕之地或富庶。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