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西山望硖石湖》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

意思:菱歌清唱划船回,树里南湖像镜子开。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登西山望硖石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描绘了诗人乘船返回时的情景,船上传来清脆的歌声,穿过树林,南湖如镜一般展开在眼前。这里,“菱歌”指的是采菱人的歌声,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棹舟回”则描绘了诗人乘船返回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而“树里南湖”则描绘了南湖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这两句描绘了南湖周围的景色,阳光透过树林,低垂在地上的烟雾缭绕,夕阳缓缓落下,溪路上的新苔细长。这里,“平障”和“低落日”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出溪路细长新苔”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新、幽静。 “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在偏僻的居民地,诗人常常无事可做,而太守这个官职使他有了闲暇时间可以独自前来。这里,“地僻”、“常无事”和“官闲”都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在长安讨论诗句的日子,至今仍然惆怅不已,只能独自前来书台。这里,“犹忆”和“至今惆怅”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
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
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
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南湖

    读音:nán hú

    繁体字:南湖

    意思:一名鸳鸯湖。在浙江省·嘉兴县城东南。湖中有烟雨楼,为当地名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沪迁此继续举行。
      ▶清·王士禛《叶讱菴自吴中寄予长歌奉答》:“放鹤朝从西鹿归

  • 清唱

    读音:qīng chàng

    繁体字:清唱

    英语:sing opera arias

    意思:
     1.优美嘹亮的歌唱;清泠地歌唱。
      ▶晋·陆机《櫂歌行》:“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

  • 菱歌

    读音:líng gē

    繁体字:菱歌

    意思:采菱之歌。
      ▶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之一:“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唐·王勃《采莲赋》:“听菱歌兮几曲,视莲房兮几珠。”
      ▶明·唐寅《题自画山水》诗

  • 棹舟

    读音:zhào zhōu

    繁体字:棹舟

    意思:亦作“櫂舟”。
     划船。
      ▶《诗•卫风•竹竿》“桧楫松舟”毛传:“楫,所以櫂舟也。”
      ▶汉·孔融《与王朗书》:“知櫂舟浮海,息驾广陵。”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