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 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共晚风凉。

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共晚风凉。

意思:第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经晚上凉快。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三纪桥门,岁月流逝,曾经一起饮酒作诗的晚风时光已经过去,不禁感慨万千。诗中表达了对旧日友人的怀念之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句“三纪桥门过隙光”,作者通过描述时间流逝,桥门重开,表达出岁月如梭的感慨。第二句“醉吟曾共晚风凉”则描绘出作者和友人一起饮酒作诗,享受晚风凉爽的美好时光。 第三句“旧游何在已芜没”和第四句“前好欲言空感伤”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过去的友人无法再见面而感到悲伤。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第五句“重对诗囊开锦绣”和第六句“要看谈麈落冰霜”表达了作者对作诗和友人的美好品质的热爱和期待。这两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再次与友人一起作诗谈笑风生。 最后两句“苕溪此去如相忆,双鲤时应寄一行”,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友人能够像诗中所说的那样,寄来问候和祝福。这两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过去时光和友情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纪桥门过隙光,醉吟曾共晚风凉。
旧游何在已芜没,前好欲言空感伤。
重对诗囊开锦绣,要看谈麈落冰霜。
苕溪此去如相忆,双鲤时应寄一行。
作者介绍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桥门

    读音:qiáo mén

    繁体字:橋門

    意思:(桥门,桥门)
    古代太学周围环水,有四门,以桥通,故名。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过隙

    读音:guò xì

    繁体字:過隙

    意思:(过隙,过隙)
    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
      ▶唐·窦常《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

  • 风凉

    读音:fēng liáng

    繁体字:風涼

    英语:cool

    意思:(风凉,风凉)

     1.指凉风。
      ▶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