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迎新春·[山解]管变青律》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意思:更阑烛影花阴下,年轻人、往往奇遇。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迎新春·[山解]管变青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春夜宴游之词,通过对宴游场面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太平盛世、民康物阜的赞颂和欣喜之情。 首句“山川解素律,帝里和新布”,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如同自然之律管换上了新调,京城也随着新春的到来而焕然一新。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欢快轻松的基调。 “晴景回轻煦”和“庆嘉节、当三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夜晴空的美景和节日的欢乐气氛。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则是对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满眼华灯,欢歌笑语,一片热闹的场景的生动描绘。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这几句,描绘了月光如水,香气四溢的夜晚,人们纵情欢乐,甚至不顾礼节,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这句描绘了人们在夜深人静之时,在烛影花阴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奇遇,进一步表现出夜晚的浪漫和欢乐。 最后,“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赞颂,认为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而不是过于清醒和理智。 整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通过对春夜宴游场面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太平盛世、民康物阜的赞颂和欣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烛影

    读音:zhú yǐng

    繁体字:燭影

    意思:(烛影,烛影)

     1.灯烛的光亮。
      ▶唐·杜甫《夜》诗:“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

  • 奇遇

    读音:qí yù

    繁体字:奇遇

    英语:adventure

    意思:意外奇特的相逢或遇合。
      ▶宋·柳永《迎新春》词:“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

  • 更阑

    读音:gēng lán

    繁体字:更闌

    意思:(更阑,更阑)
    更深夜残。
      ▶唐·方干《元日》诗:“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露干。”
      ▶宋·刘克庄《军中乐》诗:“更阑酒醒山月落,綵缣百段支女乐。”

  • 花阴

    读音:huā yīn

    繁体字:花陰

    意思:(花阴,花阴)
    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唐·郑谷《寄赠孙路处士》诗:“酒醒藓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鹭迹多。”
      ▶元张翥《半村为傅处士赋》诗:“两岸花阴连第宅,

  • 往往

    读音:wǎng wǎng

    繁体字:往往

    短语:反复 数 勤 高频 三番五次 迭 亟 屡次三番 频 累 屡屡 屡次 屡 多次 再三 累累

    英语:ofte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