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夕》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意思:当时的人不用穿过针等,没得心情送你来。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七夕》

全文创作背景

罗隐的《七夕》的创作背景与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有关。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这个传说引发了罗隐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牛郎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借用这个神话故事来讽刺人间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罗隐在唐朝末年的社会背景下,见证了许多不公和纷争,因此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愤懑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不用

    读音:bù yòng

    繁体字:不用

    短语:毫无 不要 休想 决不 毫不 绝不

    英语:need not

    意思:
     1.不听从;不采纳。
      ▶《管子•小匡

  • 心情

    读音:xīn qíng

    繁体字:心情

    短语:心怀

    英语:mood

    意思:
     1.心神;情绪。
      ▶《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 穿针

    读音:chuān zhēn

    繁体字:穿針

    意思:(穿针,穿针)
    亦作“穿鍼”。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庾信《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

  • 得心

    读音:dé xīn

    繁体字:得心

    意思:犹遂心。
      ▶汉·焦赣《易林•随之萃》:“得心懽忻,和悦相乐。”

    解释:1.犹遂心。

    造句:暂无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