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楼春》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意思:不知道含蓄多少香,只见包藏着无限意思。

出自作者[宋]李清照的《玉楼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盛开的美丽和它所蕴含的深意。 首先,诗的开头,“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描绘了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这里的“红酥”和“琼苞”都是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探著南枝开遍未。”则是在询问梅花的开放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关注和期待。 接下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两句诗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这里的“酝藉”和“包藏”都是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梅花香气浓郁、美丽动人的特点。 然后,“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作者自己,“憔悴”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愁,“春窗底”则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并不如意。 最后,“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和珍惜。诗人希望有人能够来欣赏梅花,但是又担心明天的风会吹落梅花。这种矛盾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作者介绍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关键词解释

  • 包藏

    读音:bāo cáng

    繁体字:包藏

    短语:怀 衔 蓄 抱 满腔 存

    英语:contain

    意思:
     1.隐藏;包含。
      ▶《南史•萧正德传》:“岂谓

  • 几多

    读音:jǐ duō

    繁体字:幾多

    英语:how

    意思:(几多,几多)

     1.几许,多少。
      ▶唐·李商隐《代赠》诗之二:“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南唐·李煜《虞美人》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酝藉

    读音:yùn jiè

    繁体字:醖藉

    意思:(酝藉,酝藉)
    薀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宽博有余也。”
      ▶《陈书•谢哲传》:“哲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