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意思:西部边境虏全部平定,何处更专征。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征战”和“边疆生活”。作者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疆生活的理解。 首句“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欣喜和疑惑,即哪里还有需要特别征战的地方。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对未知的未来保持警惕。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描绘了边疆军营的生活场景,士兵们无事可做,表明边疆已经安定,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同时,“军中政已成”也暗示了军队已经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体现了边疆生活的常态。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则描绘了边疆生活的多元性。这里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这里他们和谐相处,共同享受着边疆的生活。这种多元性体现了边疆生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最后,“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在醉酒之中,作者看到了东楼的明月,它照亮了边疆的一切,包括那些在朝中为官的官员们。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中官员们的关心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边疆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西边

    读音:xī biān

    繁体字:西邊

    英语:(n) west side; to the west of

    意思:(西边,西边)

     1.西部边境。
      ▶《战国策•赵策一》:“赵王因起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专征

    读音:zhuān zhēng

    繁体字:專徵

    意思:(专征,专征)

     1.受命自主征伐。
      ▶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好恶无私,执义不倾,赐以弓矢,使得专征。”
      ▶晋·陶潜《命子诗》:“桓桓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