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意思:抗议行动营上,排奸御床前。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挽少师相国李公》                        
                        
                                                
                            
全文创作背景
                         《挽少师相国李公》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挽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李纲担任宰相,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张元干作为李纲的朋友和支持者,为了表达对李纲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创作了这首挽词。
这首诗以“挽”为题,意味着作者在悼念逝去的人。诗中首先提到了李纲的官职——少师、相国,这是对他生前地位的肯定。接着,诗人描述了李纲的忠诚和正直品质:“忠言直谏”、“清白如玉”。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李纲品行的高度赞扬。
然后,诗人回顾了李纲的政治生涯,提到他曾为国家尽心尽力,但却因为政治斗争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功成身退事堪伤,谁信谗言惑圣明。”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李纲遭遇的同情和愤慨。
最后,诗人以一句“空余泪痕满江城”,表达了自己对李纲逝世的悲痛之情。这句诗句也暗示了李纲生前的名声和影响力,即使他已经离世,他的精神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总的来说,《挽少师相国李公》这首诗通过对李纲生平和政治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忠臣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