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每戒儿童摇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

每戒儿童摇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

意思:常常告诫孩子摇树游戏,空烦扰路上隔着墙看。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飘泊不定和多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飞絮的牵挂和思念。 首句“飘荡东西不自持,多情牵惹有飞丝”,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飘荡在空中的飞絮,不受自我控制,却牵挂着周围的事物,尤其是那些随风飘荡的飞絮。这里的“多情”和“牵惹”都赋予了飞絮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得诗歌的情感色彩更加浓厚。 “恩私漫忆曾攀手,精魄难抛未冷枝”,表达了作者对于飞絮的思念之情,即使已经离开了枝头,但作者仍然难以忘怀它的存在。这里的“恩私”和“精魄”都是比喻,前者象征着飞絮曾经在枝头所受的恩惠,后者则象征着作者对于飞絮的牵挂和思念。 “每戒儿童摇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于儿童摇树的行为的劝诫,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飞絮命运的担忧和关注。这里的“空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忧虑。 最后两句“经春为尔添新债,开费清樽落费诗”,描绘了作者对于飞絮的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这两句诗充满了情感色彩,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飞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关注。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飘荡东西不自持,多情牵惹有飞丝。
恩私漫忆曾攀手,精魄难抛未冷枝。
每戒儿童摇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
经春为尔添新债,开费清樽落费诗。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隔墙

    读音:gé qiáng

    繁体字:隔墻

    意思:(参见隔墻,隔墙)

    解释:1.见\"隔墙\"。

    造句:

  • 道路

    读音:dào lù

    繁体字:道路

    短语:蹊 道 程 途

    英语:road

    意思:
     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
      ▶《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

  • 儿童

    读音:ér tóng

    繁体字:兒童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 摇树

    读音:yáo shù

    繁体字:搖樹

    意思:(摇树,摇树)
    谓动摇根本。
      ▶《北齐书•幼主纪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迴天之力……持瓢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