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三》 诗岂世外语,世语不可名。

诗岂世外语,世语不可名。

意思:诗难道尘世之外的话,人们对不可名。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人格的赞美和对其诗才的敬仰。诗人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真性情的人物,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内涵。 首句“陶公群于人,而无人之情”,说明陶渊明虽然与人相处,但不受世俗情感的束缚,具有超然物外的品质。接下来“诗岂世外语,世语不可名”,进一步强调陶渊明的诗歌并非世俗之言,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内涵。 “东坡怜此翁,同调但隔生”,诗人通过苏轼对陶渊明的怜爱之情,表现了两者之间的心灵契合,虽然生不同时,但却有着相同的志趣和追求。 “形光来户屦,真处人不惊”,通过对陶渊明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真性情的一面,表现出他的平易近人和真诚。最后两句“得酒自醒醉,放意无亏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豁达和洒脱,不受世俗规矩束缚,自得其乐。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人格和诗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真性情的形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陶公群于人,而无人之情。
诗岂世外语,世语不可名。
东坡怜此翁,同调但隔生。
形光来户屦,真处人不惊。
得酒自醒醉,放意无亏成。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世语

    引用解释

    1.世俗的言论。《无量寿经》卷下:“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明 刘基 《招隐》:“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2.俗语。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唯 王 、 宋 著书,叙 元 、 高 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

    读音:

  • 外语

    读音:wài yǔ

    繁体字:外語

    英语:foreign language

    近义词: 外国语、外文

    反义词: 母语、方言、国语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 世外

    读音:shì wài

    繁体字:世外

    意思:尘世之外;世俗之外。
      ▶唐·李白《杂题》诗序:“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