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村中老人答》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意思:京城洛阳战乱后,村乡烟稀少。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代村中老人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它描绘了一位老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描绘了诗人从繁华的都市(京洛)回归乡村后的景象。这里的“风尘”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纷扰和复杂,而“烟火稀”则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冷清和落寞。这种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让人思考现代生活对传统乡村的冲击。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失所”可能指的是失去了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而“衰暮”则暗示了诗人的年龄和体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再次投入到激烈的竞争中去。这种迷茫和无奈,让人深感同情。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面对江水哭泣,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这种孤独和无助感,让人深感同情和感慨。而“天寒踏雪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疲惫。 最后,“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和无奈。“时清”可能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生活的稳定,但是诗人却无法再回到过去那种充满希望的生活中去。即使如此,诗人仍然希望自己能够说出自己的遭遇,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过去和未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京洛

    读音:jīng luò

    繁体字:京洛

    英语:capital

    意思:亦作“京雒”。
     
     1.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

  • 风尘

    读音:fēng chén

    繁体字:風塵

    英语:travel fatigue

    意思:(风尘,风尘)

     1.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焦赣《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

  • 烟火

    解释

    烟火 yānhuǒ

    (1) [smoke and fire]∶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cooked food]∶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