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即事》 和诗送酒俱休问,只恐归期误此春。

和诗送酒俱休问,只恐归期误此春。

意思:和诗送酒一起休问,只恐归期错这春天。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即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抛尽图书避虏尘,楞伽读罢与谁亲》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归期的焦虑的诗。通过对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的描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先,诗人在抛却一切书籍以避开战火,选择沉浸在楞伽经的阅读中,试图寻找内心的平静。然而,这种寻求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安慰,诗人不禁问自己:“读罢楞伽与谁亲?”这表明他在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风雨中独自坐在幽静的书房里,这种环境更加加深了他的孤独感。他以酒盏和诗句作为消遣,但酒客离去,诗人感到杯底已经无法留住客人,而诗句也只是诗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他不敢过于挑剔诗句的质量而惹恼诗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归期的焦虑和担忧。他劝慰自己不要在意和诗或送酒的人是谁,只担心归期会耽误春天的到来。这表明诗人对于归期的焦虑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归期的担忧。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是复杂的,但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抛尽图书避虏尘,楞伽读罢与谁亲。
波涛远屿羇游梦,风雨幽斋默坐身。
盏底不堪留酒客,句头何敢恼诗人。
和诗送酒俱休问,只恐归期误此春。
作者介绍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归期

    读音:guī qī

    繁体字:歸期

    英语:date of return

    意思:(归期,归期)

     1.归来的日期。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和诗

    引用解释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读音:hè shī

  • 送酒

    引用解释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共知不是 潯阳郡 ,那得 王弘 送酒来。”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坚山寺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