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花六首》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意思:诗随十里寻春路,发愁在三更挂个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梅花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首先,诗人通过“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的描述,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形象。霜华和粉痕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凋谢后留下的淡淡痕迹,如同被薄纱覆盖的香温。这种比喻既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深眷恋。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寻找春天的旅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诗人的“愁”并非因为旅途的艰辛,而是因为对春天的深深思念和期待。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诗人担心飞去的诗篇只能与云相伴,而销魂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通过诗人的想象和描绘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尊欲访罗竿,落叶空山正掩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诗人想要一醉方休,寻找春天的踪迹,但当诗人回到空寂的山林时,却发现春天已经远去。这种对春天的渴望和失落,通过诗人的行动和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诗人的细腻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竿,落叶空山正掩门。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春路

    读音:chūn lù

    繁体字:春路

    意思:
     1.春天的道路。
      ▶南朝·宋·荀雍《临川亭》诗:“目极依春路,披褐怀良辰。”
      ▶唐·孙逖《春日留别》诗:“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
      ▶

  • 寻春

    读音:xún chūn

    繁体字:尋春

    意思:(寻春,寻春)
    游赏春景。
      ▶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惠洪《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 在三

    读音:zài sān

    繁体字:在三

    意思:《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注:“三,君、父、师也。”后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