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孙庞二将》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

意思:兵家诡诈都如此,现在的人从没有特殊利害关系。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孙庞二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唐代诗人所作的《孙膑伏兵称有法,庞涓{左金右賛}火一何愚。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这首诗以兵家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他们的军事策略和诡诈行为,表达了对兵家诡诈之道的欣赏和对兵家利害关系的理解。 首句“孙膑伏兵称有法”,描述了孙膑在战争中运用伏兵的策略,表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策略能力。这里的“法”可以理解为军事法则、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孙膑对兵法的理解和运用。 次句“庞涓{左金右賛}火一何愚”,则描绘了庞涓的愚蠢行为——{左金右賛}火,即盲目追击敌人,导致失败。这里的“愚”既是对庞涓行为的批评,也是对兵家诡诈之道的讽刺,因为兵家诡诈的核心之一就是迷惑敌人,使其陷入困境。 第三句“兵家诡诈尽如此”,是对整个兵家诡诈的概括,表明兵家的策略和诡计往往让人难以捉摸,充满了智慧和挑战。 最后一句“利害今人自不殊”,表达了对兵家诡诈利害关系的理解。虽然兵家的诡诈行为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和危险,但这种智慧和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军队,避免被敌人击败。因此,这种利害关系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孙膑和庞涓的故事的描绘,展示了兵家诡诈之道的智慧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兵家利害关系的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军事战略和策略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孙膑伏兵称有法,庞涓{左金右賛}火一何愚。
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诡诈

    读音:guǐ zhà

    繁体字:詭詐

    短语:狡兔三窟 口是心非 奸佞 老奸巨滑 诡计多端 奸 奸诈 狡猾 刁钻 别有用心 刁滑 狡诈 刁

    英语:quirkiness

  • 兵家

    读音:bīng jiā

    繁体字:兵家

    英语:soldier

    意思:
     1.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 今人

    引用解释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读音:jīn rén

    反义词:古人

  • 不殊

    读音:bù shū

    繁体字:不殊

    意思:
     1.没有区别;一样。
      ▶汉·扬雄《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杜甫《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纪昀《阅微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