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江上老人》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意思:想让鱼目没有区别,要学习用蓝染色钓鱼丝。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赠江上老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鱼和钓丝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生的智慧。 首句“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鱼儿在潭底游弋,它们对钓鱼的人和行为有敏锐的感知。它们未投入鱼饵之前就已经知道,这进一步暗示了人们应该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敏锐的感知和理解。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诗人用鱼目来比喻那些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清事实真相的人。诗人认为,要使这些人能够看清事实,就需要像学习染色钓鱼丝一样去学习分辨事实的真伪。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敏锐感知和理解他人,以及分辨事实真伪的重视。它提醒我们要有敏锐的感知力,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同时也要有分辨事实真伪的能力,不被假象所蒙蔽。 此外,诗中的“揉蓝”一词,也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蓝天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它以鱼和钓丝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和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钓丝

    读音:diào sī

    繁体字:釣絲

    英语:fishline

    意思:(钓丝,钓丝)
    钓竿上的垂线。
      ▶唐·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宋·陆游《舟

  • 鱼目

    读音:yú mù

    繁体字:魚目

    意思:(鱼目,鱼目)

     1.鱼的眼珠子。
      ▶《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 分别

    读音:fēn bié

    繁体字:分別

    短语:分开 解手 诀别

    英语:separate

    意思:(分别,分别)

     1.区别;分辨。
      ▶《荀子•王制》:

  • 无分

    引用解释

    1.无己之份。谓没有得到颁赐物。《左传·昭公十二年》:“ 齐 ,王舅也。 晋 及 鲁 卫 ,王母弟也。 楚 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2.没有机缘。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竹叶於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宋 黄庭坚 《江城子·忆别》词:“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百年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