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易质从为枳,书尾重题未降霜。
意思:越过淮河易质从为枳,信尾重题没有降霜。
出自作者[宋]李洪的《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传承,以及对忠诚和孝顺的赞美。
首联“皇树擅芳传楚颂,厥包锡贡纪荆扬”中,诗人借古树和贡品来象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楚颂可能指的是楚国的历史,而荆扬则可能是指荆楚和扬州这两个古代中国的地区。这两句诗表达了历史和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如何被传承下来。
颔联“逾淮易质从为枳,书尾重题未降霜”则表达了忠诚和孝顺的主题。淮河是一个象征,可能代表了忠诚的边界或者改变。易质可能指的是改变的本质,从原来的质朴状态变为枳,枳是一种水果,但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改变和适应。书尾重题可能指的是一种传统的延续,即使历史书籍的结尾再次被书写,也未降下霜雪。这表达了对忠诚和孝顺的赞美,即使面临各种挑战和改变,这种品质仍然能够保持。
颈联“四老何须隐商岭,千奴谁为种龙阳”中,诗人用四位老人不需隐居商岭来比喻忠诚和孝顺无需隐藏,同时也表达了对千千万万种龙阳(一种古代水果)种植者的赞美。这进一步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尾联“遥怜陆绩怀嘉实,归奉慈颜满袖香”中,陆绩的故事被用来象征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陆绩在六岁时就怀揣着嘉实(一种水果),这表现了他的聪明和孝顺。他带着满袖的香气回家,献给他的母亲,这象征着他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这表达了对孝顺的赞美,以及对这种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意象,赞美了忠诚、孝顺等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