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直》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意思: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剪剪微风阵阵寒气。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夜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充满了宁静、美丽和深深的情感。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这句诗首先描绘了夜晚的场景,金炉的香已经燃尽,漏声也逐渐消逝。夜风轻拂,带着阵阵寒意。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写法,通过描绘环境的静谧和冷清,来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春天美丽的景色让他无法入睡,月亮在移动,花影在栏杆上摇曳。这里的“恼人”和“眠不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困扰和无法入睡的痛苦。而“月移花影上栏干”则以动衬静,进一步突显了夜晚的安静和深沉。 这首诗的主题是夜晚和春天的不协调。一方面,夜晚的静谧和冷清与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诗人的困扰和痛苦也反映了这种不协调。然而,这种不协调并没有带来消极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和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困扰。它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轻风

    读音:qīng fēng

    繁体字:輕風

    英语:slight breeze

    意思:(轻风,轻风)

     1.轻捷的风。
      ▶晋·张协《杂诗》之三:“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 阵阵

    读音:zhèn zhèn

    繁体字:陣陣

    英语:a burst of

    意思:(阵阵,阵阵)
    亦作“陈陈”。
     连续而略有间断。
      ▶宋·苏舜钦·苏舜元《送梁子熙联句》:“腹愤轨轨,

  • 金炉

    读音:jīn lú

    繁体字:金爐

    意思:(参见金炉,金鑪)

    解释:1.亦作\"金炉\"。 2.金属铸的香炉。 3.为香炉之美称。

    详细释义:1.金质香炉。南朝梁

  • 漏声

    引用解释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读音:lòu shēng

  • 风阵

    读音:fēng zhèn

    繁体字:風陣

    意思:(风阵,风阵)
    犹阵风。
      ▶金·刘着《渡辽》诗:“风阵横秋雁,雷声吼夜蚊。”

    解释:1.犹阵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