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意思:朝廷的军队出西镐,北虏侵犯到东平。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忧虑。诗中描绘了岘山秋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首联“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交代了背景和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欢迎和不舍之情。汉家招秀士,指的是国家招募人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才的重视和期待。岘上送君行,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不舍之情。 颔联“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通过描绘秋色和两河地区的远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万里见秋色,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河伤远情,则表达了对两河地区战乱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颈联“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交代了友人的去向和任务,表达了对友人的支持和祝福之情。王师出西镐,指的是友人被派往西京执行任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信任和支持之情。虏寇避东平,则表达了对友人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的担忧之情。 尾联“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表达了对友人成功归来后的期待和祝福之情。天府登名后,指的是友人完成任务后回到朝廷,名声大振。回看楚水清,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岘山秋色、两河远景、友人去向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思念、担忧、支持和祝福等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
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西镐

    读音:xī hào

    繁体字:西鎬

    意思:(西镐,西镐)
    西周国都镐京。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周平王东迁洛邑,因称镐京为“西镐”。后亦用以泛指国都。
      ▶唐·韩休《驾幸华清宫赋》:“素秋归兮元冬早,

  • 东平

    读音:dōng píng

    繁体字:東平

    意思:(东平,东平)

     1.地名。在今山东省。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东平·刘桢·公干。”
      ▶《文选•谢灵运<

  • 王师

    读音:wáng shī

    繁体字:王師

    英语:An emperor\'s army

    意思:(王师,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