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二百零五首》 照彻三世佛之顶{左宁右页},把定历代祖之襟喉。

照彻三世佛之顶{左宁右页},把定历代祖之襟喉。

意思:照彻三世佛的顶{左宁右页},把定历代祖先的咽喉。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刻的禅境,体现了禅宗的思想精髓。首先,前两句“归根得旨,叶落知秋”表达了回归本源、领悟真谛的含义,通过自然的景象暗示了禅宗的修行理念。 中间两句“拈得鼻孔,失却舌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在禅宗修行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后,言语和思维都失去了作用,只剩下直接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因此用“拈得鼻孔,失却舌头”来形容。 接着,“照彻三世佛之顶,把定历代祖之襟喉”进一步表达了禅宗的顿悟境界,即能够洞彻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智慧,把握住历代祖师的心传精髓。 然后,“玉井涵碧,冰壶断流”用自然的景象来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清澈,玉井和冰壶都寓意着清净无瑕的内心境界。 最后两句“诸法空寂为之座,是须坐处不停囚”则强调了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以诸法空寂为座,安住于当下,不停留于任何一念之上,从而达到解脱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的修行过程和境界,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清净、顿悟真理的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归根得旨,叶落知秋。
拈得鼻孔,失却舌头。
照彻三世佛之顶{左宁右页},把定历代祖之襟喉。
玉井涵碧,冰壶断流。
诸法空寂为之座,是须坐处不停囚。

关键词解释

  • 三世佛

    引用解释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 迦叶 诸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 佛,未来佛为 弥勒 诸佛。《法华经·方便品》:“三世诸佛,説之仪式。”《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亲见无边三世佛,故号 维摩 长者身。”《天雨花》第五回:“﹝ 刘天叙 ﹞自言是 灵山 三世佛降生。”

    读音:sān

  • 照彻

    引用解释

    1.透明晶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潢流汪洋,碧玉照彻。”

    2.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们有什么力来照彻这个黑暗世界呢?”

    读音:zhào chè

  • 三世

    读音:sān shì

    繁体字:三世

    英语:sansei

    意思:
     1.指祖孙三代。
      ▶《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
      ▶郑玄注:“三世,自祖至孙。”
      ▶《论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