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月光零乱,松风韵短长。
意思:竹月光零乱,松风韵长短。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物我》
全文赏析
这首诗《物我两俱忘,隤然入道乡》是一首描绘内心平静和与自然融合的诗篇。它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物我两俱忘,隤然入道乡”,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和自然合一的追求。这里的“物我两忘”是佛教禅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禅修中,诗人已经达到了与自然完全融合的境界,进入了“道乡”。这不仅是一种内心的平静,更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界。
“空为真命脉,静是悟肝肠”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空灵和宁静。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无我、无执、无分别心的境界。在这里,“空”成为了生命的命脉,引导着诗人走向内心的平静。而“静”则是诗人悟道的肝肠,通过静坐冥想,诗人能够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竹月光零乱,松风韵短长”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和谐。月光下的竹林,风中的松涛,这些自然元素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两句“色声皆妙契,曾不费思量”,表达了诗人对色声的深刻理解。色声是佛教中常见的概念,代表着一切物质和感官刺激。在这里,诗人认为色声都是妙契的,无需费力思考。这种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提醒人们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精神世界的超越。
相关句子
- 短长终-- 出自《和侯协律咏笋》作者:[唐]韩愈
- 说甚短长深浅。-- 出自《西江月·我性入诸佛性》作者:[宋]张伯端
- 短长旌节花。-- 出自《菩萨蛮·藤床巧织波文小》作者:[宋]张鎡
- 说甚短长生死。-- 出自《西江月·日月相交晦朔》作者:[元]王惟一
- 唯恐闲人话短长。-- 出自《瑞鹧鸪 居庵》作者:[元]马钰
- 各有偏短长。-- 出自《百一诗 十四》作者:[魏晋]应璩
- 秋蛩吟,声短长。-- 出自《偈颂七十六首》作者:[宋]释师观
- 勿信邪言说短长。-- 出自《益寿美金花》作者:[元]侯善渊
- 聊寄意,短长句。-- 出自《金缕曲 代送同僚 以上四印齐本墙东诗余二十》作者:[宋]陆文圭
- 杏花零乱。-- 出自《减字木兰花·杏花零乱》作者:[宋]葛胜仲
- 飞红零乱。-- 出自《点绛唇·水陌轻寒》作者:[宋]寇准
- 零乱。-- 出自《如梦令·池上数枝开遍》作者:[宋]朱雍
- 零乱。-- 出自《如梦令·池上数枝开遍》作者:[宋]朱雍
- 零乱。-- 出自《定风波·点点行人趁落晖》作者:[宋]李泳
- 无言泪珠零乱。-- 出自《宴清都·细草沿阶软》作者:[宋]何籀
- 泪珠零乱。-- 出自《点绛唇·病卧秋风》作者:[宋]向子諲
- 霜蓬零乱。-- 出自《品令·霜蓬零乱》作者:[宋]周紫芝
- 落红零乱。-- 出自《点绛唇 次商台符韵,送何侍御》作者:[元]魏初
- 别是一般风韵。-- 出自《西江月·请知诸郡子弟》作者:[宋]无名氏
- 疏梅风韵。-- 出自《减字木兰花·疏梅风韵》作者:[宋]无名氏
- 洒落饶风韵。-- 出自《桃源忆故人·寒苞初吐黄金莹》作者:[宋]无名氏
- 清润无风韵。-- 出自《早梅芳/喜迁莺》作者:[宋]无名氏
- 记得小梅风韵。-- 出自《古记/如梦令》作者:[宋]无名氏
- 风韵。-- 出自《如梦令·花叶相遮相映》作者:[宋]张孝祥
- 风韵。-- 出自《如梦令·花叶相遮相映》作者:[宋]张孝祥
- 休风韵。-- 出自《渔父咏 咏假俏汉》作者:[元]王哲
- 不见旧时风韵。-- 出自《谒金门 忆梅》作者:[元]李俊明
- 京洛当时风韵。-- 出自《西江月·豆蔻梢头年纪》作者:[宋]侯置
- 竹月松云尘不到。-- 出自《清平乐 题郭思诚山居》作者:[元]许有壬
- 竹月松云尘不到。-- 出自《清平乐 题郭思诚山居》作者:[元]许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