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战国策》 我窥尘编三太息,诸候自覆非秦力。

我窥尘编三太息,诸候自覆非秦力。

意思:我看尘编三叹息,诸侯自覆盖不是秦国的实力。

出自作者[宋]周麟之的《读战国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纵横家苏秦、张仪的故事为引子,借古讽今,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进行了反思。诗中表达了对秦始皇不采纳纵横家计策,导致山东六国被轻易吞并的悲叹,同时也对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纵横捭阖、游说之士满座空谈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首联“从人为从六国强,横人为横六国亡”,通过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表达了纵横家们的命运。苏秦主张合纵,即联合六国抵抗强秦,最终成功;而张仪则主张连横,即分别与六国结盟,破坏合纵。然而,无论是纵横家们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与他们的策略是否被采纳有关。 颔联“悲夫不用摈秦计,从以委肉强虎狼”,表达了对秦始皇不采纳纵横家计策的悲痛。秦始皇没有采纳纵横家们的“摈秦计”,也就是排斥秦国的计策,结果导致山东六国被轻易吞并。这就像把肉交给虎狼一样,无法抵抗他们的侵略。 颈联“一朝秦甲下函谷,指挥朝魏如群羊”,描绘了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情景。一旦秦国的军队攻入函谷关,指挥着像群羊一样的魏国军队,毫不费力地攻占各国。这表达了对秦始皇轻易统一六国的讽刺。 尾联“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表达了诗人对战国时期诸侯兴亡的思考和反思。诗人决定去探究这些兴亡的原因,去寻找能够诉说的石头,也就是南山上的能言石。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纵横家苏秦、张仪的故事为引子,通过对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和游说之士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讽刺,表达了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见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和平和公正的期望,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人为从六国强,横人为横六国亡。
悲夫不用摈秦计,从以委肉强虎狼。
一朝秦甲下函谷,指挥朝魏如群羊。
坐令不费一只矢,山东千里无金汤。
我窥尘编三太息,诸候自覆非秦力。
纷纷二百四十年,说士游谈空满籍。
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

关键词解释

  • 太息

    读音:tài xī

    繁体字:太息

    英语:heave a deep sigh

    意思:
     1.亦作“大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尘编

    读音:chén biān

    繁体字:塵編

    意思:(尘编,尘编)
    指古旧之书。
      ▶唐·唐彦谦《题宗人故帖》诗:“所忠无处访相如,风笈尘编迹尚余。”
      ▶宋·朱熹《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诗之四:“欲识寥寥千古意,

  • 三太

    读音:sān tài

    繁体字:三太

    意思: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
      ▶《新唐书•仪卫志上》:“东宫官居上臺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宾客、庶子、玉傅随本品。”

    解释:1.太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