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寓居有感三首》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意思:也知道世道薄忠贞,不忍心伤害年辜负圣明。

出自作者[唐]司空图的《寓居有感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组感人至深的诗,渗透着老臣对圣明的忠诚与不舍,以及岁月的无情和生涯的无奈。诗的情感色彩深沉且复杂,表达了人生暮年的悲凉、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生活无常的感叹。 首句中“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展现了老臣对世道淡薄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圣明的忠诚和不愿在残年辜负这份忠诚的决心。他深知世道艰难,忠诚难以维持,但他依然坚守,不忍辜负。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这句诗透露出老臣的期待和壮志,他希望能等到东封之时,得到庆赐,自己的名字能被刻在碑阴,以此彰显他的功绩和忠诚。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这句诗描绘出老臣在残年之中,虽然对生活有所倦怠,但仍然坚守岗位,不愿放弃,只能以酒消愁,懒于过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人们在河堤上相送,一曲晴川隔着蓼花,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离别之苦。 最后“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和“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则表现了老臣对岁月无情的感叹,黑须变白,秋风又使之减少,频繁的送别让他情绪低落,更加伤情。 整组诗情感深沉,韵味悠长,通过对老臣内心世界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岁月的无情和忠诚的难能可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圣明

    读音:shèng míng

    繁体字:聖明

    英语:august wisdom

    意思:(圣明,圣明)

     1.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
      ▶《汉书•晁错传》:“利

  • 残年

    读音:cán nián

    繁体字:殘年

    短语:龙钟 岁暮 晚年 天年 老年 风烛残年 暮年 夕阳

    英语:last days of the year; the evening of life

  • 忠贞

    读音:zhōng zhēn

    繁体字:忠貞

    短语:忠于 披肝沥胆 笃 忠 忠心耿耿

    英语:(adj) loyal and dependable

    意思:(忠贞,忠贞)

  • 世路

    读音:shì lù

    繁体字:世路

    英语:in one\'s life

    意思:
     1.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歷程。
      ▶《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