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题山庵二首》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意思:曾批龙鳞捋虎须,你恩天大偶然保全性命。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戏题山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他时只着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深沉感慨。 首联“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描绘了作者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仍然坚守职责,不畏强权,甚至敢于触怒龙鳞、捋虎须。这里的“君恩”可以理解为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而“天大”则表达了这份恩情的重要性。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自身职责的坚守。 颔联“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借用“华胥国”和“太行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清醒和谦逊的态度。这里,“入华胥国”象征着理想化的境地,而“移太行山”则表达了艰难险阻的现实环境。作者在这种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和谦逊,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 颈联“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描绘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不慕奢华,只求简单的生活方式。这里,“无剑拄颐”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但樵服”则表明作者愿意接受生活的平凡和简单。“有衾覆首”和“胜珠襦”则表达了作者对温暖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他时只着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态度:只求简单的生活,不必过于拘泥于名利之争。这里的“发冢儒”指的是那些只注重名利,不注重实际的人。作者认为自己不需要成为这样的人,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坚守职责,保持清醒和谦逊的态度,不畏艰险,不慕奢华,对未来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这种品质和高尚品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反思和深沉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批龙鳞捋虎须,君恩天大偶全躯。
入华胥国浑成梦,移太行山得许愚。
无剑拄颐但樵服,有衾覆首胜珠襦。
他时只着深衣去,不必防闲发冢儒。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捋虎须

    解释

    捋虎须 luō hǔxū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do sth.daring as stroking a tiger\'s whiskers] 比喻冒犯厉害的人

    引用解释

  • 天大

    读音:tiān dà

    繁体字:天大

    英语:huge; as large as the heavens; extremely big

    意思:如天之大。谓极大。
      ▶《水浒传》第四一回:“怎地启请众

  • 龙鳞

    读音:lóng lín

    繁体字:龍鱗

    意思:(龙鳞,龙鳞)

     1.龙的鳞甲。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附,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李善注:“郭璞曰:

  • 捋虎

    读音:luō hǔ

    繁体字:捋虎

    意思:见“捋虎鬚”。

    造句:暂无

  • 全躯

    读音:quán qū

    繁体字:全軀

    意思:(全躯,全躯)
    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
      ▶《汉书•司马迁传》:“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僕诚私心痛之。”
      ▶清·龚自珍《明良论》一:“内外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