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宗伟阅番乐》 十日闲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

十日闲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

意思:十天闲愁白天掩关,使用一个微笑共同清欢。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次韵宗伟阅番乐》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十日闲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和情感状态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闲暇时光的享受。 首联“十日闲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诗人通过“十日闲愁”表达了长时间无所事事所带来的困扰和焦虑,而“起寻一笑”则表达了诗人从这种困扰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享受清欢。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闲暇时光的珍视。 颔联“罢休诗社工夫淡,先净书生气味酸”,诗人表达了自己退出诗社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书生气质的反思。这里,“工夫淡”和“气味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强调了生活的实际和实用,后者则强调了书生的理想和情怀。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颈联“尽遣余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诗人表达了自己将剩余的钱财用于享受生活的态度,不再被短暂的梦想所迷惑,追求真正的幸福。这里,“桑落”是一个典故,常用来指代美酒和享受生活,而“短梦到槐安”则暗示了诗人对虚幻的追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尾联“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绣靴画鼓”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事物,“留花住”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最后一句“剩舞春风小契丹”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闲暇时光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乐观心态。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日闲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
罢休诗社工夫淡,先净书生气味酸。
尽遣余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欢

    读音:qīng huān

    繁体字:清歡

    意思:(清欢,清欢)
    清雅恬适之乐。
      ▶唐·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宋·邵雍《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纔

  • 十日

    读音:shí rì

    繁体字:十日

    意思: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

  • 闲愁

    读音:xián chóu

    繁体字:閑愁

    英语:Slight and dull feeling of grief.

    意思:(闲愁,闲愁)
    亦作“闲愁”。
     无端无谓的忧愁。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