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

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

意思:远看黑崎云霄,

出自作者[唐]李隆基的《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和长安两地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游乐生活的向往。 首联“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描绘了洛阳和长安春天的景象,树木茂盛,垂杨婆娑。颔联“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表达了诗人因为路过这些地方而感到快乐,但同时也感叹自己已经在两京度过了多个春天,光阴流逝。 接下来颈联和颔联描绘了去年和今年的春天景象,以及公子佳人游乐的场景。其中“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和清明节光辉景象的赞美。而“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则描绘了公子佳人在路上停下来玩耍的场景。 最后几联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游乐生活的向往。“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描绘了诗人将要渡过渭水长桥,看到新丰树木茂盛的景象。“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则表达了诗人远望骊山美景,预想着汤池升腾起的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描绘了水殿烟雾缭绕的景象,诗人乘着香轮归去。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美景和游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作者介绍 李隆基简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关键词解释

  • 云霄

    读音:yún xiāo

    繁体字:雲霄

    短语:九天 满天 太空 高空

    英语:the sky

    意思:(云霄,云霄)

     1.天际,高空。
      ▶《西京杂

  • 汤池

    读音:tāng chí

    繁体字:湯池

    英语:hot water bathing pool

    意思:(汤池,汤池)

     1.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防守严固。
      ▶《汉书•食货志

  • 预想

    读音:yù xiǎng

    繁体字:預想

    短语:谅 料 虞

    英语:preconceive

    意思:(预想,预想)

     1.预先推想或测定。
      ▶宋·秦观《

  • 骊岫

    读音:lí xiù

    繁体字:驪岫

    意思:(骊岫,骊岫)
    指骊山。
      ▶唐·沈亚之《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诗:“暖色鲜骊岫,寒声别雁群。”
      ▶唐·林宽《寓兴》诗:“茂陵·骊岫暗,过者暗伤神。”

  • 烟雾

    解释

    烟雾 yānwù

    [smoke;mist;vapour;smog]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引用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