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黄揔太博上知郡杜少卿》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意思:环禁止申威星拱极,铃在长啸侵蚀过程。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和黄揔太博上知郡杜少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万石君的赞美诗,对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和人格魅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首句“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描绘了万石君的威严和影响力,他像挥舞长鞭的指挥家,引导着官场上的风云变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如同在龙川之上高歌五首一样。 “九重执宪清规在”,描绘了他在高位上的威严和公正,他坚守清规,秉持公正,如同执掌九重的宪令,为朝廷和社会树立了典范。 “十镇分忧白发知”,进一步描绘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如同在十镇分忧的英雄,为国家和人民承担着白发苍苍的忧虑。 “环禁申威星拱极”,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权威和影响力,他像星星拱卫北极一样,在禁中施展威严。 “铃斋舒啸月侵帷”,描绘了他的生活状态,他在铃斋中放声长啸,月光洒满帷帐,展现了他的闲适和自在。 最后两句“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表达了作者对万石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他能够继续秉持中和之道的愿望,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万石君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
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铃斋

    读音:líng zhāi

    繁体字:鈴齋

    意思:(铃斋,铃斋)
    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唐·韩翃《赠郓州马使君》诗:“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宋·范仲淹《依韵答贾黯监丞贺雪》:“铃斋贺客有喜色,

  • 申威

    读音:shēn wēi

    繁体字:申威

    意思:施展神威。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高祖虽能申威于秦·项,而屈于商山四皓。”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于时圣帝,赫然申威。”
      ▶晋·潘岳《西

  • 星拱

    读音:xīng gǒng

    繁体字:星拱

    意思:谓如众星环绕北斗。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诸山来朝,势若星拱。”
      ▶清·昭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